去年第一次做年终博客,希望可以坚持下去。太懒没有想自己的格式,用了马特市的问卷。
1. 2022 年就要結束了,請記錄一件今年你最想記下的事情。
今年5月的时候,在巴尔干一个冷战时期挖的隧道里,队友站定在拍照。和平时一样,我左右看着,以防有来往车辆。附近不知什么喇叭在放音乐,是寻常不会感动到我的、特别柔情蜜意的曲调。但那时那刻,那多情的旋律深深击中了我。看着队友专注的侧面,我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:不但在做着爱做的事,还有一个常常并肩工作的爱人。
平时工作紧张、能力所及永远达不到自己内心的期许。每天日常虽然多有愉悦,但那样明晰地感知到幸福的时刻,也是不多。虽然几乎算不上一件事,年终还是想纪念一下。
2. 疫情第三年,每座城市、每個人的日常開始變得不同。今年你失去了什麼?又試圖恢復、重建什麼?
不知道应该算是失去还是重建,今年在心理上准备好了近年不会去中国,也在工作安排上完成了调整。2016到2019年,几乎每年都要回国好几次,因此管控上的渐次收紧,感受也深刻。新冠前2019年,10月回国,发现外资旅馆,也强制性地要人脸识别。12月的时候,开会遇到一些挑战我底线的事情,所以当时就心里决定,我不会再参加任何会议和活动了。没想到2020年世界会有这样的变化。
本来每年回国,要见的朋友、要去的地方,都有了习惯。连着三年,失去面见国内老友的欢喜,几乎已是常态。这是我最觉得痛心的失去。
很多年来拖拖拉拉没有入籍,因为工作上回国要去的许多地方,只有外籍身份非常不方便。但这三年来,已经慢慢找到了替代的方法。今年更是有一种巨大的转折感。做出了这个决定以后,倒也遇到许多惊喜。中国很大,过去几乎没有时间探出头来看其它,现在因为这个调整,视角变幻,反而有了意外的收获。也是幸运,这方面的失去和重建在同时发生。
3. 請描述一位今年遇到的,會令你牽掛的人或物。
在参加多伦多中国大使馆前纪念乌鲁木齐大火死难人士、要求释放抗议者的那个晚上,现场有一对年轻夫妇,还推着童车带着小朋友。在主办方宣布活动结束以后,有不少人流连聚合。活动时大家想唱“问谁未发声”,但都不记得歌词。她们事先复印了一叠歌词,分发以后,她们领大家很开心地一起唱了两遍。
我感激公民会的组织者、感激带头领口号的女生,但是那天晚上我印象最深、最有同志感的,是这对夫妻。我很后悔当时没有问她们要联系方法。她们全程露脸,或许并不会介意和我分享社媒。我很希望有一天能和她们重逢。
4. 2022 年,有沒有什麼時刻讓你感受到強烈的情緒?最後是如何與之相處的?
我永远会记得看到人群在乌鲁木齐中路喊出“共产党下台,习近平下台”那一刻的心情激荡。我这种怕痛怕苦的弱鸡,首先是担心大家。然后有一种巨大的释然感:这是一群人在喊啊!在我熟悉的街区,喊出我以为今生听不到的诉求。后来几天即便在象上,对于这样的口号是否走得太远都有争论。但对我个人而言,那个瞬间驱散了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恨和怨:不单是对政府的愤怒,而更是这些年来对于普通中产不愿直视党国恶行恶业的恨和怨。我那天不停刷时间线,一边看视频,一边哭。那哭泣里是感激和喜悦。
5. 過去一年,你能說出一個被他人影響的觀點嗎?
我真是想不出一个直白的例子。观点都是通过阅读思考交谈慢慢形成的,很多事情从无知到约略了解,观点都会变化。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性观点,比如结构性压迫的存在,好像很难被影响。
6. 相比去年,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?你會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?
如何面对衰老成了一个不可规避的课题。新冠到来之前,我常常还可以装作衰老不存在。不知是新冠造成的锻炼的中断、外出步行的减少,还是真的是年纪到了,这三年、包括2022,我前所未有地清晰感知到身体因为年龄而产生的变化:皮肤,头发,甚至肌肉或者赘肉的走向……但同时因为(下面要讲的)给自己煎药的爱好,我肉身的疼痛,甚至比过去更少。
今年年末的几个月,我在学习更喜欢自己的身体,这具真的开始有岁月痕迹的身体。
7. 請分享你今年新發現或持續耕耘的領域(可以是新挖掘的興趣、專業領域、城市空間、自然秘境,也可以是一種對待自己或他人的方法)。
2019年开始,因为非常偶然的原因,我开始看谭杰中讲解的伤寒论。他虽然完全没有名医的作派,常常为自己开药可以熬夜看日剧不难受之类的事情沾沾自喜,但是讲课真是讲的很清楚(虽然有一点点啰嗦,有时结构也开合太大太多)。
我从小体质差,记事起就很少有全无肉体痛苦的时刻。这两年困扰自己很久的偏头痛之类的病,都知道如何处理。特别是10月新冠,感冒症状愈合后,心悸失眠的问题一直不好,直到抓了炙甘草汤,三天后居然也就复原了。
在毛象上,大家都讨厌中医。我也厌恶全民莲花清瘟、许多人不吃退烧药喝金银花茶板蓝根、政府给大家灌中药这样的中医。我常常觉得,中国真是配不上中药。我谈不上在学中医,但是除了日常仰赖我常去的针灸医生外,很开心自己有了一些对抗病痛的方法。希望新年里可以和自己的身体更默契。
8. 今年最想分享的一本書/一部電影/一張照片/一句話。
一本书
今年忙得焦头烂额,看闲书的时间就少,读完几本,最值得推荐的反而是一周前刚读的Night Train to Lisbon。本来是为了年假旅行随手拾起的书,而且看到介绍说是“哲学小说”我已经皱眉,没想到获得了近年来少有的好体验。
喜欢到什么程度呢?读的时候,常常因为有击节之处,我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。几年前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后,很少有这样的阅读体验。
一部电影
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,是CriterionChannel上偶然打开的罗马尼亚导演Cristian Mungiu的4 Months, 3 Weeks and 2 Days. 我不想剧透,从剧情、表演、镜头到剪辑......真是完美之作。
一张照片
照片的话,我要放一张私人照。多年来,工作旅行的时候拍的都是工作内容,很少会去拍自己。今年春天,我们的向导在我和队友不注意的时候,远远拍了几张我们的工作照,我很喜欢(犹豫了下还是遮了遮脸)。
一句话
昨天正好看到The Atlantic“[年度最值得记住的建议”](https://www.theatlantic.com/newsletters/archive/2022/12/atlantic-life-advice-2022/672556/?utm_source=feed)。我很喜欢这一句。
9. 請填空:2022,__ Matters.
2022,care matters.
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环境,care matters.